以下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关于《高中三年级地理必修二作业本答案》,供大伙学习参考!
1、章 人口与环境
1、节 人口增长模式
1. A 2. C 3. C 4. D 5. A 6. A 7. B 8. D 9. C 10.C 11. D 12. B 13. A4. C 15. B
6. (1) 低—低—低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高—低—高模式 (2) 上海“三低”特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呈降低趋势,不少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3) B7. (1) A B (2)人口数目多,增长快,给经济、社会环境、就业带来重压 劳动力缺少,社会保障重压大8. (1) 略 (2)由解放初的“高—高—低”模式转为“高—低—高”模式,到 21 世纪初渐渐转变为“低—低—低”模式 (3) 1965~1975 年 1949(或1952)~1957 年
2、节 人口合理容量.
(1) 近万年 100 年 30 年 15 年 12 年 12 年 (2) 愈加短 加快
2. D 3. C. B 5. B 6. C. (1) 左:资源、环境 右: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2)影响人口容量的原因不是千篇一律的。如自然资源,它的现有总数并不确定,而且伴随社会经济进步水平的提升和科技的进步,势必带来人类获得和借助资源的方法、办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致使人口容量的变化。这决定了人口容量具备相对性的特征. C 9. A0. (1)揭示了各种资源所决定的环境承载力,其中最小环境承载力决定环境所能承受的人口数目。 (2) 警戒性 (3)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水平 相对性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原因,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3、节 人口迁移
1. C 2. B 3. D 4. C 5. D 6. C 7.C. (1) 华北、华东、华南或沪宁杭 京津唐 珠江三角洲 (2) 中西部 东部 自发 (3) D(4) B (5) 三峡工程大移民 (6)政治 可持续 环境承载力 (7) 积极推进了城市的社会经济进步,同时给城市环境导致了巨大的重压。(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回答)
4、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1. C 2. (1)地域文化是指在肯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受种族主义的影响,巴西足球在长时期演化过程中,日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区域的方法娴熟、配合默契、脚法细腻的足球风格。因此,巴西足球文化是地域文化。 (2) 拉丁美洲主要受天主教的影响,在这种宗教的影响下,大家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长,因此整个拉丁美洲区域成为世界上出生率的区域之一。3. B 4. B 5. D 6. A 7. C8. A 9. D 10. 略单元训练1. C 2. D 3. D 4. D 5. A 6. C 7. C 8. B 9. B 10. C11. D 12. B 13. A14. B 15. D 16. C 17. C 18. B 19. A 20. A 21. B 22. B23. D 24. C 25. B26. (1) 1850 年 1.8% (2) ③ 高 出 生 率 、低 死 亡 率 和 高 自 然 增 长率 (3) A (4) A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一直为正值,但数值减小27. (1) 人口老龄化 D (2)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区域 到发达区域 (3) 国际美国经济发达28. (1) A 国:人口老龄化 B国:青少年儿童比重大(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2) A 国: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重,兵源不足等)B 国:教育及就业等重压大 (3) A国:适度鼓励生育(移民、完善社会保障规范)B 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29. (1) 沪 苏 津 粤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青年比重降低;社会经济进步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生活水平改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2)趋势:东部与中西部人口分布不均在加剧(东部区域人口密度在增加,中西部区域无明显变化)。缘由:东部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并不高,但因为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依旧不少;因为经济进步较快,经济活力强,吸引了很多外来流动人口,导致东部区域人口密度增加。
2、章 城市与环境
1、节城市空间结构
1. A 2. C 3. D 4. D 5. D 6. C 7. D 8. A 9. C 10. C 11. B 12. C13. D14. B 15. D 16. B 17. D 18. A 19. D 20. C 21. A22. (1) A C C的服务范围半径最小 (2) R2R3R1R3R2R1(3) 核心 主导管理 服务 地区经济的增长23. (1) 垂直 (2)商业的付租能力,且底层租金最贵;办公室付租能力弱,居高层;住宅区付租能力最差,因此在层。 (3)离市中心越近,建筑高度越高,土地借助率越高。24. (1) 商业 住宅 工业 (2) 外滩 陆家嘴 (3) ABC (4) 住宅 工业 长黄浦(5) D
2、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征
1. B 2. C 3. D 4. A 5. D 6. A 7. B 8. B 9. A 10. D11. C 12. A 13. B14. D 15. D 16. B 17. B 18. B 19. (1) a b (2)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 社会经济 20. (1) A (2) C (3) B
3、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D 2. C 3. A 4. A 5. A 6. D 7. D 8. C 9. B 10. D 11.A 12. B 13. C14. D 15. B 16. A 17. D 18. A
19. (1) 应选 D处。缘由:①在季风区应建在垂直于风靡风向的郊外,可以降低粉尘、有害气体对居民区的污染;②在河流的下游,既降低污染,又有充足的水源;③离铁路和公路、河流近,交通便利。 (2) 产生废渣、废水、废气。 (3)①借助该厂的废渣在附近建一个矿渣水泥厂或砖厂,变废为宝;②建一个废水处置厂;③在厂区多种一些夹竹桃、月季、丁香等能吸收有毒气体的植物。20.(1) C (2)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绿化面积少。 (3)城市生活、生产及交通排放出的废气导致大方污染,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导致水域污染。
单元训练
1. C 2. D 3. B 4. B 5. A 6.B 7. C 8. D 9. D 10. D 11. A 12. B 13. D14. B 15. D 16. D 17. C 18. B19. D 20. B 21. C 22. B 23. D 24. B 25. C
26. (1) 铁矿石、煤、石灰石。 (2) 钢铁工业。(3) 资源丰富,交通便捷。27. (1) 香港 (2) 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并且便捷交通。 (3)坐落于珠江三角洲,南临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地理地方优越;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交通便捷;科技力量强。28. (1) 城市化 乙 乙 (2)受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等原因影响。 (3) 中心商业 房租较低,生活成本支出少 (4) 城市人口多,接近花费市场。 (5)环境污染紧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3、章 地区产业活动
1、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1.D 2.C 3.B 4.A 5.D 6.A 7.D 8.D 9.C 10.A 11.B 12.C 13.A 14.B 15.D 16.B
17.国内服饰企业与发达国家服饰公司和跨国推销公司之间有明确的生产分工,国内主要从事来料加工等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商品的附加值有限,大多数收益被发达国家服饰公司和跨国连锁零售商所获得。 今后的进步方案:1、,加大服饰设计,培育品牌;2、,加大市场推广,努力使商品进入国际市场。(言之有理即可)
2、节 农业区位原因与农业地域种类
1.C 2.B 3.B 4.C 5.C 6.C 7.D 8.A 9.B 10.D 11.A 12.C 13.A 14.D 15.A 16.D
17.(1)小麦 种植小麦需要土地的面积大;单位面积产值低;离得远远的城镇可减少本钱
(2)花卉 鲜花要准时运到花费市场,应挨近公路;单位面积产值较高,可使用地价较高的土地
(3)乳牛 单位面积产值高,应选择面积最小的土地;需水量大,应挨近河流;应接近花费市场
18.(1)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 (2)地少人少,农业的进步十分看重应用科技,表现为高度机械化,看重生物技术 (3)科技 (4)D
3、节 工业区位原因与工业地域联系
1.C 2.(1)D (2)C (3)A 3.B 4.A 5.D 6.B 7.A 8.D 9.A 10.C 11.B 12.C 13.A 14.B
15.(1)A.③④⑧⑩ B.⑤⑦■ C.①②⑥⑨ (2)B A (3)①因为科技的进步,炼相同数目的钢铁所需的铁矿石和煤愈加少;②因为运输矿石的巨型船舶出现,大幅度地减少了运输成本,使得在沿海打造钢铁厂既接近了材料、燃料地,又接近花费市场。所以,近几十年来钢铁厂向沿海进步。
16.(1)①B 接近科技文化区,技术力量强 ②E 挨近铁矿区,接近交通线,地处与季风方向垂直的郊外 ③C 挨近燃料地,地处与季风方向垂直的郊外 ④D 挨近旅游区,风景秀丽,环境好 ⑤A 在城市与矿区、铁路之间建绿化带,降低对城市的污染,保护城市环境 (2)东北部 (3)相对合理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坐落于河流的下游,可降低对城市水源的污染,工业布局相对合理
17.(1)与音响制造厂有联系的工厂有:电器和电子元件厂(如:线路板、机芯、电容、唱盘机、扬声器、开关等)、塑料制品厂(如外壳)、外包装厂(如纸箱)。 (2)音响零件提供比重与零件提供商距厂商的距离成反比
4、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地区进步的影响
1.C 2.D 3.B 4.B 5.A
6.(1)② ⑤ ②地在两河的交汇处,⑤地在河流的入海处,水运便利,商贸活动频繁
(2)便于铁矿石和煤的运输,促进铁矿产地和煤炭产地的经济进步
7.(1)甲 乙 道路 河流 (2)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 河网密度大,聚落沿河道分布
8.C 9.C 10.B 11.D 12.D 13.B 14.A 15.C
16.(1)铁路 (2)北京 石家庄 天津 铁路枢纽 (3)石家庄
17.(1)南疆铁路线沿天山山麓修建,这里水源较丰富,沿线多绿洲分布,地形平坦,修建铁路的自然条件较好 (2)沿线的经济较发达,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是要紧的棉花产地;城镇多,有益于把沿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关键词优化。另外,这里是国内少数民族聚居地与边疆区域,铁路建成有益于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
单元训练
1.B 2.B 3.A 4.C 5.A 6.D 7.D 8.C 9.A 10.A 11.B 12.A 13.A 14.B 15.D 16.C 17.A 18.C 19.A 20.C 21.A 22.D 23.D 24.A
25.B
26.(1)③ ④ ① ②
(2)两者都是种植业 A为产品农业,B为自给农业
27.(1)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2)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运便利
(3)交通便利;省会城市,科技力量雄厚(言之有理即可)
(4)旅游业
28.(1)热带亚热带季风区 (2)稻米
(3)蔬菜 花卉
29.(1)市场信息封闭,交通不便等。
(2)学校是农村人才集中地。(言之有理即可)
30.(1)见右图 (2)劳动力价格低廉。
(3)技术导向。
(提示:近年来台湾以高素质人材的优势,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向技术密集的高科技产业进步,这与近年政府的大力倡导及民间产业的积极投入有关,使之在全球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
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进步
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B 2.D 3.D 4.A 5.A 6.A 7.C 8.D 9.A 10.C 11.D 12.D 13.A 14.C 15.C 16.B
17.(1)生物体 遗传 物种 生态系统 物种的数目 (2)加快 速度加快 (3)打造自然保护区、禁止乱砍滥伐和滥捕滥猎、打造休渔规范等。(举例略)
18.(1)D B H C(C、H可以对调) F E A G
(2)生态破坏
(3)控制人口增长
19.(1)从左向右:C A B (2)毁林开荒 (3)水土维持 植树种草 修建梯田
20.(1)刚果盆地、亚马孙河流域等 (2)A (3)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致使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环境问题。
(4)不购买贺卡,尽可能少用或不需要一次性木筷,做好保护森林的宣传工作等。
2、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A 2.D 3.C 4.B 5.C 6.A 7.B 8.C 9.C 10.D 11.B
12.(1)C (2)B (3)D (4)略 (比如用一次性用品者以为是一种时髦,其实是对资源的很大浪费。它破坏森林,从而致使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它污染环境,助长了不合理花费,对将来人类的进步不负责。应该注意收购,尽可能降低或禁止用一次性用品,转变观念等。言之有理即可)
3、节 可持续进步的基本内涵
1.A 2.D 3.C 4.D 5.D 6.D 7.D 8.C 9.D 10.C 11.D 12.B 13.D
14.(1)环境 环境 生态
(2)人口增长 资源危机 环境污染
(3) 略 (如,火电厂附近建水泥厂;钢铁厂附近建硫酸厂等)
4、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渠道
1.A 2.B 3.C 4.B 5.D 6.A 7.A 8.B 9.C 10.A 11.A 12.C 13.A 14.C 15.B 16.D 17.B
18.(1)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2)变坏(恶化) 死亡 降低 (3)C (4)C
单元训练
1、选择题
1.C 2.B 3.A 4.D 5.B 6.A 7.B 8.C 9.B 10.C 11.D 12.A 13.C 14.C 15.D 16.C 17.D 18 D 19.A 20.C 21.A 22.A 23.D 24.D
25.D
2、非选择题
26.(1)(南极上空)臭氧层破坏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 全球性 (2)臭氧层 平流 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人类很多用冰箱、空调等设施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经过光化学反应很多消耗臭氧 (3)一方面直接风险人体健康(患皮肤癌的机会增多),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导致破坏等。
27.(1)C (2)水体 土壤 (3)略 (比如,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等电子商品;参与垃圾分类收购等)
28.(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C A D B E (2)冷锋 风沙、暴风雪 (3)木材加工 造纸 畜商品加工 食品加工
29.(1)林 种植 家禽、家畜饲养 (2)①充分借助了当地的自然条件;②促进林业进步,减轻水土流失;③降低化肥施用量,减轻水和土壤的污染;④解决了能源问题,改良了土壤;⑤提升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增加收入等。
30.(1)A (2)水体水平总体不断降低(水污染情况不断加剧) 该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工农业进步飞速,很多废弃物排入湖泊 (3)水质 东 东岸(东南岸)水质优于西岸、西南岸 (4)加快水体流动,提升水体自净能力,缩短太湖换水周期等。